“不劳者不得食”是一种带有很强阶级性质的,甚至带有社会达尔文性质的思想,这两点注定这个制度行不通。
“不劳者不得食”反过来说,就是“只有劳动者才可得食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,谁来定义劳动?如何量化劳动?
农民种一亩田可以换十斤粮,那凭什么领导在办公室开开会就能换二十斤粮?有人说了,因为他们是领导,他们的工作更伟大、更重要,所以他们该多拿粮。
你看,阶级差异出现了。
时间久了,领导的粮越来越多,农民的粮食越来越少,社会差异越来越大,想不崩溃都难。
换句话说,在“不劳者不得食”的体系中,越劳动越没饭吃。
而“养懒汉”这个事,很多人只看到了结果,没有看到起因。比如养懒汉的粮从哪里来的?没人说。
养懒汉的粮,是粮食富余的人捐的。
换句话说,在这个流程中,有钱人的资源实现了再分配,上层富余的资源流向了下层,缩小了社会差异,增加了经济流动性,反而有益于社会的发展。
一说到上个世纪的大萧条,大家都能讲得头头是道的:资本家让工人不停工作,导致工人没有闲钱去消费,反而把经济搞崩了。
为什么到了这个问题下面就想不通了?
我觉得吧,这个问题本质上还是一种语言上的艺术。
一说“养懒汉”,群情激愤。但如果换个说法,比如加大社会福利帮扶底层群众,感觉一下子就能接受了。
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得食的劳动者,殊不知自己其实是那个深陷泥潭的懒汉。
发布于 2024-01-02 21:12・IP 属地四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