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来大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那就标黑重发一下:
即使地铁集团承受更大财务压力,这种极端事件都不可能发生,除非意外状况出现。
别怪我没有提醒哦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万科的历程极具故事性,将来若改编成商战小说,必定大卖。
我曾经讲过:
“如果万科被破产清算,就意味着最优质的房产企业的崩溃,巨额国有资产损失,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挫折,我们房地产政策的失误,同时也意味着:
1. 决策及操作收购宝能集团所持万科股份的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;
2. 决策收购恒大所持股份并由某业以地块权益补偿的部门和领导;
3. 决策华润集团减持原持有的万科股份的部门和相关领导;
4. 决策由深圳地铁集团控股并不参与万科运营的相关领导;
5. 操作祝某胜出任万科集团总裁及CEO的相关人士及领导;
都会被追究相关责任。
所以我认为,即使地铁集团承受更大财务压力,这种极端事件都不可能发生,除非意外状况出现。”
在当年宝万之争中,争取再攀高峰者有之,计划功成身退者有之,企图火中取栗者有之,妄想巴蛇吞象者有之,不避浮云遮眼者有之,实话实说,没人能预料到今日的状况。
究其根源,还是那句话,问题在下头,根子在上头,我好久前就说过:
“中国房地产业走到今天,首先是由于330新政对楼市的疯狂刺激,其次是三条红线对房地产业的沉重打击,第三是许教授们的狂妄自大和赌徒心态。由此:
1. 地产企业包括某些国企,运营资金断裂,项目复工缓慢,部分保交无望,内外债主逼催,期望破产撒手;
2. 建设企业主要是国企,垫付资金高企,应收帐款无望,欠款欠薪众多,分包天天要钱,银行债息难偿;
3. 地方政府一直处于经济主业凋零状态,土地收入锐减,城投债息难偿,财政支出困难,失业人数上升,民怨抗议不断;
4. 金融机构几十年来首次面临借贷大幅萎缩,隐形坏帐巨大,资金流转缓慢,运营基础动摇,汇率风险上升;
我们不是没有相关专家,但是短期的、线性的、政治的硬性目标,很难用长期的、多维的、技术的调整手段实现。
我对于330新政本身以及之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直是直言不晦的批评,今天再算旧账,于事无补,就不必重复了,只提出一些看法和主张:
1. 房地产行业短期难以复苏,原有调控全部收回,并增加一些鼓励性措施,新城改最终也只能消化一部分存量,三四线烂尾楼不能出清,政策预期要合理;
多说两句,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,而是一个生态,与饮食业、零售业、交通业、通讯业类似,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,或者说支柱产业,而且又兼具了人民群众固定资产和资本财富的属性。
所以房地产业一定要健康平稳发展,不能停滞,不能贬值,否则一定会动摇国本。以前疯狂刺激一定会让它畸型发展,产生诸多问题,后来又沉重打击,打到的也是经济基础、产业生态、人民利益乃至金融稳定性,老子所说:治大国若烹小鲜,讲的不是易,是难,难上加难。
2. 建设市场资金周转、欠帐欠薪等问题,可以参照朱镕基同志化解三角债的经验,通过政府加市场的方式,注入资金,让部分烂尾楼盖起来,成为有价值的资产,同时坚决拆分中建等国有建设集团,该转型转型,该重组重组;
3. 地方政府要通过自有资产、专营权变卖保证基本运营及付息,成立新的省级资运公司注入资产,收购地债,择期上市,财政部不能置身事外,同时进行行政体制改革,事权交省,大幅裁减县、市机构编制;
4.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,对宅基地、自留地(山、林)确权,在政府监管和农会监督基础上,允许市场化交易,信息公开透明,在自愿入股基础成立省级农村资运公司,运营耕地、土地和自然资源;
5. 金融机构应正面坏帐现实,拨足准备,处置不良,继续降低存贷利率,提高流转和普惠,以购买国债方式向市场普遍增加流动性,改变以往对专项、国企、地方政府的贷款偏好;”
房地产产业,出清尚早,对于深圳市政府来说,流年不利,财政血崩,万科、华为、比亚迪…深不见底,大学、医院、地铁…嗷嗷待哺,深投控、深城投、前海控…回血无望,最应该做的是蝮蛇螫手,壮士解腕,这就不是经济层面能解决的问题了。